当绿色转型的浪潮奔涌向前,有这样一群身影正以智慧为笔、坚韧为墨,在储能行业的星辰大海中书写时代答卷。
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
我们聚焦储能领域的"她力量"
她们是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科研先锋,
是电力一线破局立新的技术专家,
更是引领企业破浪前行的战略领航者。
从攻克电池材料瓶颈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从实验室的微光到产业化的燎原之势,她们以专业诠释"柔肩担重任",用创新定义"巾帼绽芳华"。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储能女神的故事,见证温柔与锋芒交织的行业变革之力,致敬每一位为"双碳"目标砥砺前行的时代追光者!
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们,一睹她们的风采,倾听她们的故事!
卓 萍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第四研究室
副主任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电化学能源消防安全联合创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家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近年来深入开展锂电池储能系统消防安全研究,牵头及参与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内蒙古科技突围工程、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科技攻关等多项课题研究,主持储能安全国际标准提案2项等新能源安全标准。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徐玉杰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储能研发中心
主任
工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压缩空气储能(CAES)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示范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等重要项目/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125篇;申请发明专利169项;参编国家标准3项;入选青年北京学者、中关村“海英人才—领军人才”等;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创新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
黄 云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储能过程与能源材料
团队负责人
黄云研究员近十余年带领团队共同攻关,开展储热、能源转化和燃烧合成功能材料等研究,承担了多项基础科研和成果转化任务。复合储热关键技术曾入选中关村论坛新能源新材料百项新技术榜,并在富余风电消纳和工业减碳中应用。已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鹿 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海外高层次人才
2014年博士毕业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开展储能材料研究,2019年获澳大利亚优秀青年基金(DECRA)资助。2022年回国后主攻高安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高比能电极材料-高导离子界面-高效固态体系"核心难题,实现室温下固/固界面阻抗0.25 Ω cm²的行业领先指标,研发成果已应用于固态锂电池制备及智能家居领域验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等人才称号。
卢怡君
麻省理工博士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卢怡君教授,麻省理工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和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创办易池新能Luquos Energy,任董事长及首席科学家。团队成功开发高效离子选择性膜及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大幅提高硫基液流电池使用寿命和能量效率,实现全球首个并网运行千瓦级硫基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卢教授曾获腾讯科学探索奖、国际电化学会Tajima奖、国际电池材料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德国Falling Walls十大科学突破奖、和香港工程科技奖等。
李丽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主要从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与资源循环、电池衰减机理与失效分析、先进电池关键材料设计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高技术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30余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30项、软件著作5项、特邀报告90余次。主编学术著作2部、教材2部、参编学术著作5部、标准6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叶季蕾
南京工业大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系
系主任
2010年-2019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从事电力储能规划评估研发,现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储能安全管理和电力储能规划运行研究。提出储能系统典型应用模式设计、储能名词定义,为储能技术初期发展提供支撑;参与多项储能标准编制,为规范和支撑储能技术发展提供参考。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本。曾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参加制定IEC、IEEE、国标、地标等储能标准7项。
蒋莉萍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
长期从事能源电力发展战略与规划、行业经济政策、体制改革与市场化建设、能源电力发展及低碳转型等方面的研究咨询工作。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国家主管部门的能源规划及政策研究咨询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暨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或参与了百余项受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电力企业以及国内外社会投资者委托开展的重大研究及咨询项目。
董凌
国网新能源云
公司董事、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2017年2月-2020年3月任青海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2020年4月-2023年5月任青海绿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2023年6月-今,任国网新能源云公司总经理。深耕生产一线,先后在省级电网调度中心和平台运营公司工作,积累了深厚经验,是相关领域运行管理和科技专家;是国内首个提出共享储能解决新能源弃电问题的先行者,牵头提出整套解决方案并组织落地,对推进储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参与辅助服务、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郭莉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能源经济、企业战略等相关研究工作,聚焦储能本质安全、规划布局、市场交易等领域,积极追踪政策趋势、前沿技术、市场动态,组织编制相关研究专报及调研专题。牵头开展能源经济领域课题研究,参与编制相关标准、软著及专著。所承担的科技项目《电网侧规模化电化学储能应用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规模化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防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等课题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晓丽
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博士,中共党员,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具有十余年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经验。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产业高端人才”。致力于全钒液流电池及电力储能标准化工作,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0余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辽宁省揭榜挂帅项目、大连市重大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6项。
郝辉
远景储能
产品解决方案总监
郝辉在新能源领域淬炼近20年,始终以开拓者的姿态突破边界。从十年全球风电行业到跨入储能领域,历任解决方案、产品管理、认证、质量运营管理等核心岗位,不断重塑职业轨迹,现任远景储能首席产品解决方案总监之职。凭借对市场的前瞻研判与技术创新融合能力,主导构建全链条解决方案,破解行业痛点。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女性领航者,用永不停滞的进化力与破局思维,在变革浪潮中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领导力印记——柔韧而坚定,智慧亦果敢。
林丽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室主任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员、广东省知识产权专家,现任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室主任。近年来,带领研发技术团队完成储能技术专利申请布局超200项,授权专利超150项,组织技术团队积极参与储能技术领域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编制超40项,参与行业空白标准的编制超10余项。带领团队先后荣获2020年国家能源局列为首批科技示范项目、2022年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荣誉奖项超20余项。
叶婉柔
亿纬锂能
储能营销中心
市场部总经理
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研究能力和卓越的市场管理水平,成功引领亿纬锂能储能品牌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她的核心优势在于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性洞察和精准营销策略的制定,尤其在市场战略规划和差异化战略方面表现突出。她构建了“技术+服务”双驱动的营销体系,进一步巩固了亿纬锂能在储能领域的竞争优势。叶婉柔在亿纬锂能的职业生涯始于参与核心国际乘用车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随后,她加入储能团队,从零开始搭建市场部,通过整合市场信息和挖掘行业资源,以高标准和高要求推动团队发展。
李宜霖
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市场组组长
入行新能源领域14年,始终专注于储能行业的创新与突破,主要负责力神动力板块的品牌建设与运营工作。从品牌规划到市场推广执行,从国内外展会策划到公司重大活动的落地,用镜头发现美好,用文字传递匠心温度。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让力神故事以更鲜活的方式被听见、被看见。创新工作方式,持续提升力神行业声量,致力于为品牌注入更多活力与价值,赋能力神在储能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张蒙
东方日升新能源
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监
作为深耕新能源领域超15年的品牌战略专家,始终活跃在新能源产业创新前沿。她先后在比亚迪、阳光电源等新能源领军企业任职,成功主导多个行业标杆项目,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张女士一直致力于光储产业品牌价值重构及全球化战略的前瞻思考。
唐莹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BO
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后获得中山大学MBA,巴黎商学院硕士;具有多年知名企业品牌营销经历,拥有全球化品牌战略视野,擅长市场分析、产品策划、品牌传播,深谙实体产业市场与品牌工作。在储能领域,她以敏锐的市场洞察重构品牌叙事逻辑,打造出多个典型传播案例;在她的品牌主张下,鹏辉能源及旗下工商业储能子品牌鹏辉智慧能源在近几年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攀升,同时Great Power海外品牌传播效果显著。
施婕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总经理
融和元储总经理施婕,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先后从事电力工程、新能源工程和储能创新业务,参与过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国家“863”充换储一体化课题,曾获上海市经信委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国家电网工程优秀设计奖,具备丰富的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经验。
相佳媛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兼总工程师
2011年从浙江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毕业,进入南都电源成为企业的第一名博士后。成功研发铅炭电池技术,不仅为企业创造超10亿元的经济效益,而且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如今她正携团队攻克固态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难题,继续为行业发展做贡献。曾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杭州市科技进步奖、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杭州市十佳科技创新能手等荣誉奖项。
沈俊英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十五年国际名企及新能源行业经验,主负负责企业运营管理、商务技术交流、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客户商务技术交流及供应商管控等工作,带领精控能源实现战略转型与业务增长。荣获年度优秀政企联络员并连续三年获得年度人才工作先进个人奖等,拥有13项授权发明专利和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柳娜
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她是“投而优则创”的典型代表,凭借多年对前沿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成功创投经验,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支柱问题,投身全钒液流储能行业,创办星辰新能。如今,星辰新能已成为液流领域的中坚力量,不仅以“星辰速度”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让产品质量自主可控;还以“长期主义”的原则打造严格的质量体系,确保储能系统的高性能和可靠性;更以“最佳实践”标准交付规模化项目,带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与完善,推进全钒液流储能的商业化进程。
孟青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技术专家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博导,IET国际注册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任中北大学教师。先后荣获2024年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0年创办了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专精特新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和核心隔膜材料生产为双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已成为国内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苗蕾
国润储能(太原)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巾帼标兵”、“企业创新达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深耕储能领域十余载,凭借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带领团队参与打造多个储能示范项目,助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在她的引领下,国润储能积极拓展市场,与知名企业协同助力行业零碳转型。
梁惠施
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
清华大学本硕,悉尼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储能并网、储能电池主动安全、能源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储能电池安全监测领域,率先提出了储能主动安全三级防控体系。主持开发的储能电站主动安全及智能运维系统,已在山东、内蒙等多个储能电站得到成功应用,覆盖储能装机容量超过4GWh,荣获巴黎国际发明专利金奖、日内瓦发明专利银奖。
陈雨思
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硕士,主管卧龙集团储能业务板块,具备丰富的新能源行业从业经验,在助力卧龙集团实现战略转型的同时为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先后主持开发多个储能系统典型示范项目,包括时为国内1C最大百兆瓦时的通辽鲁固直流配套项目,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京能宣和独立储能项目,获评国家能源局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的广东某30兆瓦调频储能项目等。
林采拦
苏州鹏程无限新能源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深耕新能源行业多年,具备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现负责集团项目管理,招投标、人力资源等业务,协助董事长管理公司内部运营事务,助力鹏程无限2024年出货量的大幅增长。她善于协调多部门共同推进项目进展,推动宁夏天平同心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等多项目顺利落地。加入鹏程无限之前,林采拦曾就职新能源头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在团队协作、流程搭建、风险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许然
运达股份智储公司
市场品牌负责人
7+年新能源企业、大型快消品企业品牌管理人,负责集团品牌建设、品牌维护、品牌制度建设,品牌形象运营、新品上市、国际大型会展推广、大型品牌活动策划等系统性工作。从0-1搭建储能产业市场品牌体系,统筹运达智储的品牌宣传、市场调研、媒介管理、文案撰写、活动策划以及新媒体运营。作为智储品牌营销的核心接触点和对外宣传的首要环节,辅助营销和品牌推广落地精准营销。
刘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荣获“2018年度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2011年加入储能联盟,作为联盟早期创建参与人之一,主要负责秘书处运营和管理工作,与团队一起将储能联盟从一个新生社团组织,发展成为全球储能领域权威的专业组织。2012年创办“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储能国际创新大赛”等项目,在国际上建立起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李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秘书长
研究储能政策10余年,现负责联盟政策推动等方面工作。组织并参与我国储能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政策文件《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软课题的编写,参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储能领域多项政策的组织编写以及课题研究,荣获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岳芬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秘书长,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分管储能联盟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或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参加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6项。发表论文17篇,主编著作1部,参与著作3部,在编1部。2012年获得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2年获得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二等奖,2023年获得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科技优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