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首页 行业资讯 市场动态 文章详情
COP30重磅信号:万亿美金入场,储能迎来全球化部署“加速时刻”
在 2025-11-26 发布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这也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后的首次气候治理多边会议。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次大会清晰地确立了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会议不仅仅是重申减排目标,更在深层次上,为储能技术的大规模部署、国际合作以及解决其发展瓶颈,提供了在制度和资金层面的行动建议。

清洁能源转型的瓶颈与储能的迫切需求

在11月6日至7日举行的“世界气候行动领袖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明确提出,要实现“加速淘汰化石燃料”这一核心任务,就必须落实五大优先行动。其中,“扩充电网、储能与效率投资,使基础设施建设与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相匹配”被视为关键环节。这一高层定调,将储能从一个技术选项,提升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这一战略共识在随后的会议中迅速得到了具体化和技术层面的阐述。11月14日(星期五),东道国巴西的能源转型与规划国务秘书古斯塔沃·塞凯拉·阿塔伊德在会上强调:扩大电网和储能规模对于全球电气化至关重要。“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电网的扩容速度,没有输电就没有转型。”

从联合国秘书长的宏观战略呼吁,到东道国部长的精准技术定位,COP30在开幕首周便形成了高层共识: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这一“最大瓶颈”,并解锁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答案。

突破性机制:为储能的全球部署铺平道路

COP30的第五天,即11月14日(星期五),成为储能议题的关键一天。在当天举行的“电网和储能高级别部长级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了重要共识:

(1)电网与储能实施协调理事会

(Grids and Storage Implementation Coordination Council)

本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电网与储能实施协调理事会”(Grids and Storage Implementation Coordination Council)。该理事会是一个全新的国际机制,旨在加速全球电力网络和储能解决方案的行动,并推进由绿色电网倡议组织(GGI)牵头的《COP30“加速电网扩容和韧性计划”》。

长期以来,各国在储能部署上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互操作性规范以及跨国协调机制。这阻碍了储能系统与大型电网的无缝集成,也限制了区域间电力平抑和优化配置的潜力。

电网与储能实施协调理事会的诞生,将有望提供一个高级别的国际平台,促进各国在储能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市场机制设计以及跨区域储能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协同,推动更具韧性、更智能、更高效的全球能源系统建设,使储能真正成为支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核心要素”。

(2)可投资项目框架》(Investable Project Framework)

为解决发展中国家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会议还发布了《可投资项目框架》(Investable Project Framework),旨在将各国的气候目标转化为能够吸引投资,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具体项目。

储能项目,特别是大型电网侧储能、抽水蓄能和长时储能项目,往往资本密集度高,且对项目的商业模式和风险评估有较高要求。许多发展中国家虽有部署储能的强烈意愿和巨大需求,但缺乏设计出符合国际金融机构标准的“可融资”储能项目的能力。

《可投资项目框架》预计将通过提升储能项目的“可融资性”,促进数十万亿美元气候资金流入全球储能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储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资金流动的一个关键领域。

万亿美元级别投资承诺:为储能注入强劲动能

在2025年11月18日,COP30发出了迄今为止最强烈的财务信号,各国政府、开发银行和行业代表宣布了针对电网与储能数十亿美元的新承诺。 

“净零排放公用事业联盟”(UNEZA)确认了每年支出1480亿美元的计划,共为电网和储能扩建开辟了1万亿美元的渠道,明确将重点放在电网和储能资产的建设上。到2030年将其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在2023年的基础上增加两倍以上,同时还将大规模扩建、升级电网并建设储能资产。

此外,多边开发银行和各国政府也在当天会议上做出了大量承诺:

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和东盟根据东盟电网融资倡议提供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

德国通过美洲开发银行集团提供了1500万欧元,支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建立新的输电加速平台,用于支持电网扩建和现代化改造。

英国公用事业公司SSE plc宣布了一项为期五年、资金充足的330亿英镑投资计划,用于实现国家电力基础设施现代化。

今年启动的全球电网催化剂计划(Global Grids Catalyst)初始资金为5000万美元,以撬动更多投资,此外还将拨款200万美元设立创新孵化基金。

这些承诺清晰地表明,全球金融界和各国政府已将投资重点转向了储能和电网现代化,以清除清洁能源转型的瓶颈。

行业边会发声:中国企业的技术方案与国际合作

在主要议程之外,丰富的边会活动展示了储能产业的活力和中国的技术贡献。

11月13日,宁德时代在COP30“中国角”举办了“驱动系统变革:共创零碳未来”边会。巴西能源转型与规划国务秘书古斯塔沃·塞凯拉·阿塔伊德在致辞中表示:“储能技术是当前能源转型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对提升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和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具有核心作用。”

会上,宁德时代联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了《光伏与储能助力能源转型》报告。报告明确指出,锂电池储能已成为最经济的储能技术,“光伏+储能”是当前最经济的绿色能源组合方案。

同样在11月13日,由中国投资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可再生能源推动全球低碳发展”边会成功召开。在圆桌讨论环节,海辰储能代表发表了以“创新与本地实践,共促进全球绿色转型”为主题的演讲,表示海辰储能将继续秉持“创新为核、本土为基、开放协同”的理念,深化其全球本地化战略,与全球伙伴携手推动能源转型,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多元化技术路径与国际合作展望

在整个COP30会期,不同技术路线和国际合作模式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长城控股旗下未势能源的“Explorer H1”氢能科考船在COP30亮相,该船搭载中国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标志着中国氢能技术首次在拉美应用于船舶。

巴西能源研究公司(EPE)总裁蒂亚戈·普拉杜在与新浪财经的对话中表示,随着风能与太阳能不断增长,抽水蓄能和电池储能成为巴西电力系统的关键议题,并期待借鉴中国在这两类技术上的领先实践,加速储能并入巴西电力系统。 

除上述企业外,中国国家电网、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也在COP30期间举办了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可再生能源及储能应用技术。 

储能,COP30的“加速与落实”之魂

COP30传递出的最清晰信号是:全球气候治理已不再满足于抽象的承诺,而是全面转向“加速与落实”的具体行动。在这一转折点上,储能技术成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和落实气候目标的关键环节。

“电网与储能实施协调理事会”与“《可投资项目框架》”这两大机制,正是为储能的全球化部署插上了制度和金融的双翼。

COP30之后,储能技术将不再仅仅是能源系统中的一个辅助角色,而是真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战略引擎”,驱动着人类走向更加清洁、稳定和可持续的未来。

ESIE设立于2012年,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是全球规模最大、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最具含金量的高规格储能盛会和大型储能专业展览。

第十四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ESIE 2026)已定档于2026年4月1-3日,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