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动态

首页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文章详情
数十万吨动力电池陆续退役,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迈向市场 储能联盟组织梯次利用标准研讨会
在 2020-07-17 发布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按照最早期新能源车电池5年左右的使用寿命计算,我国首批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已经处于“暮年”,即将迎来一轮电池“退役潮”。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约20万吨),其中退役电池累计梯次利用量约为14GWh(约14万吨),直接报废量约6万吨。
退役的动力电池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也逐渐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能够延长电池生命周期,让电池性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开展动力电池退役后梯次和再生利用,需要建设一套完整技术标准体系或管理规范来引领梯次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2020年7月13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组织了梯次利用的标准研讨会,来自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米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宁德时代、海博思创、杭州高特、龙源电力等近40位专家参加了研讨。
联盟介绍了2018年由华友、蔚来、海博思创、杭州高特、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梳理的梯次利用标准框架以及现有标准的情况,华友循环介绍了市场现状、梯次利用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对于标准的需求,并梳理了标准项目建议。与会专家就实际现状、有待标准化的关键问题给出了意见建议,目前来看整包、模组、电芯级别的梯次利用在市场均有所应用,此外,整车厂的接口协议保密等问题也给后续的梯次利用带来难题。后续联盟会组织相关方继续推动相关问题的研讨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值得提出的是,2020年7月3日,欧洲电池联盟对外公布的欧洲电池价值链的短期研究和创新优先事项中也明确了梯次利用和动力电池回收等方向。

·      梯次电池的建模和标准化

估计到2025年将有29GWh 的梯次电动汽车电池可用。其中,近三分之一可能用于梯次电池的固定存储(10GWh),到2025年,累计储存总量将达到26GWh。将梯次电池用于固定式储能可以带来一系列效益,包括由于延长使用寿命而大大减少电池的碳足迹。
然而,在广泛使用梯次电池之前,需要在评估方法、修复和电池管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用于固定存储的梯次电动汽车电池的建模和标准化主题解决了这些发展问题。通过开发技术和机制(如评估,修复和优化BMS),可以可靠、安全和可持续地使用梯次电池,电池的生命周期评估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应当看到,由于使用寿命至少延长了50%,电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足迹会大幅下降。欧洲必须对市场上出售的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终止采取行动和监测工具。在梯次生命周期场景中,了解电池的价值或成本是一项义务,而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环境成本。

·      电池材料全回收

处理报废电池流需要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开发一套统一的电池处理系统。因此,处理EoL锂离子电池的收集、处理、分类和拆解是将材料重新纳入电池价值链并确保适当回收的首个必要步骤。
应开发更环保的工艺,以尽量减少能源、水和化学品的消耗,以及回收化学品,并尽量减少接触有害物质。提高电池材料的全回收的目标是创建可行的整体回收流程,以有效利用未来10年内达到报废水平的大量电动汽车电池废料以及生产前废料。其目的是建立回收过程,最大限度地回收这些二次原料中所包含的资源(单元素/材料的高回收率,以及材料的总回收率)。

 

感谢以下单位支持(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敬请谅解):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米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北京智中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龙源电力集团

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中科和融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电力设计院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综合能源科技分公司

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ABB电网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化国际新能源研究院

若普储能科技

明阳智能

江苏峰谷源

京紫江技术

虹桥能源

山东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北大学

烟台创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

香港星展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