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的搜索结果
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具备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制造、工程实施,以及电站投资和运营全套能力,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企业拥有完整的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团队已建成“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拥有1-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部件实验和系统集成测试研发平台,相继完成了河北廊坊1.5MW、贵州毕节10MW、张家口100MW等一批国际首套、国家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屡次刷新纪录。其中,张家口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于2022年9月成果并网发电,树立了行业新的里程碑。 目前企业正加速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在全国各主要省份均有在建及备案项目布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查看详情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住亚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住友电工集团于1897年成立。目前业务包括汽车、信息通信、电子、环境能源、产业原材料五大领域,业务范围遍布全球。 公司开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具有超长寿命(电极、电解液不发生老化)、高度安全(不使用易燃材料)以及可在常温环境下运行等优异特点,是一种适合电力系统的储能电池。公司于2017年推出的集装箱式电池系统,可以大幅缩减现场工程量。并通过电池单元高功率化实现产品的紧凑化、低成本。 住友电工的全钒液流电池做为支撑太阳能、风力等再生能源以及微电网系统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技术倍受业界关注。
查看详情
恩力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查看详情
绿邦(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锂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绿邦(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上海,隶属于艾欧特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废旧动力电池产业链综合服务的技术创新型公司。公司现有科研人员20多名,其中,千人计划专家1人,博导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0多人,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等院校机构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公司现已获得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作为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系列标准编写小组核心成员,参与包括拆卸规范、包装运输、梯次利用、材料回收等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在深圳、烟台分别建有实验室及研发中
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投资兴建的我国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机构。1989年通过立项论证,1992年获准边建设边对外开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在2003年、2008年、2013年三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两次优秀、一次良好。2004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实施五周年纪念大会”上,实验室荣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2006年,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为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20年建设成就而完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成就篇》(《中国基础科学》,2006年第1期)中指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火灾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教学主任、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火灾研究室主任。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中科院青促会人才计划,2017入选青促会优秀会员人才计划。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制、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及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控方面的研究。
查看详情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7002.71万元,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及研发基地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郭守敬路188号(张江高科技园区),并在浦东老港拥有一个占地66600m2的产业化基地。 作为中国超级电容器行业唯一的“国家车用超级电容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奥威拥有“上海超级电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超级电容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市超级电容材料及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等4个省级研究平台。曾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查看详情
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软件定义数字能量管控系统的公司。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能量信息化技术的分布式软件定义数字能量交换系统,相关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分布式UPS储能、分布式调频储能、新能源接入、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电池存量资产数字化管控、电池云平台、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模拟实验平台、电池网络测试仪等领域。
查看详情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政企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创新的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1985年,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业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4以上人口,致力于实现“让沟通与信任无处不在”的美好未来。
查看详情
陕西美能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一家长期专注于清洁能源供应领域的专业化城市燃气综合运营服务商,主要从事城镇燃气的输配与运营业务,包括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和服务以及天然气用户设施安装业务。其中: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为将从上游气源供应商采购的管道天然气或LNG通过自建的城市门站、LNG储配站、CNG加气(母)站以及城市官网输送至各类终端用户;天然气用户设施安装业务为公司根据终端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天然气设施设备的安装及售后服务。 公司的经营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省的韩城市、神木市、宝鸡市凤翔区,该 “两市一区“均为陕西省内经济总量较大、人口
查看详情
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钢铁、资源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21年,集团控股公司完成钢产量3671万吨,铁精粉产量447.71万吨,交船5艘;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74.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3.62亿元,上缴税金60.55亿元。
查看详情
江西星能装备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星能科技脱胎于耀宁新能源,作为耀宁科技集团旗下的一家专注于先进储能系统研发与制造,提供行业领先的智慧 能源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下设数智研究院和多个制造基地,聚集了一批在储能系统、工业物联网、大数据/AI等领域 深耕多年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 我们将着眼于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能源变革,通过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结合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技术 研究,顺应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大趋势,以科技让地球更绿。
查看详情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远景科技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 以“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为使命,远景致力推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和工业转型,通过技术创新让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电池和氢燃料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电网”,零碳产业园成为“新基建”,同时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 远景由智能风电、智慧储能技术和绿氢解决方案企业远景能源、动力电池企业远景动力、智能物联网企业远景智能三大主要业务板块组成,共同构建能源绿色和工业低碳转型的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全球企业、政府与机构的“零碳技术伙伴”。 同时,公司拥有管理全球首支百亿元碳中和基金——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的远景创投,以及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 2022年,远景荣膺“2022年福布斯中国最佳雇主”榜单前十。2021年,远景位列《财富》杂志“改变世界的公司”全球榜单第二位。远景设立于中国、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研发中心,引领全球绿色科技创新与最佳实践。 2021年,远景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并承诺实现“1.5°C的企业雄心。远景已于2022年底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计划将在2028年底前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查看详情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SH)是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之一,成立于2008 年,总部北京,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 2015 年6 月10 日,作为A 股第1家纯核电企业成功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为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及配套设施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输配电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核能等清洁能源运行、安全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清洁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售电;综合能源服务。
查看详情
辽宁大元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大元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内新型清洁能源系列产品的专业生产企业,所产高温高效电蓄热器产品涵盖热水、蒸汽、热风、导热油等五个系列30个规格,具备单体蓄热能力大、蓄供热效率高、元器件质量优、智能化集成度好、运维保障能力强等诸多产品优势,尤其在专属电源配置、远程控制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所产高温高效电蓄热器可广泛应用在低谷电能、风电、空气源、水地源能、太阳能、工业余热及电力行业调峰蓄热等领域。先进的制造手段、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已助势公司产品为全国诸多工业、商业、综合园区配套新建及改造项目提供高品位低费用的新型能源供给系统,成功实施项目遍布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新疆、内蒙古等地区。
查看详情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的前身是成立于 1978 年的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2012 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CMEC 是以工程承包为核心业务,以贸易、投资、研 发以及国际服务为主体的工贸结合、技贸结合的大型国际化综合性企业集团。 CMEC 拥有 40 多年的工程行业经验,具有提供包括项目前期规划、EPC、融资以及运行维护等一站式定 制化工程成套项目解决方案的强大能力,业务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 47 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 电力能源为核心,交通运输、电子通讯、水务工程、建材水泥等齐头并进的工程承包业务体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