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的搜索结果
2022年8月电力储能项目分析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8月共发布179个电力储能项目(含规划、建设和运行),规模共计52.1GW。其中,新型储能项目145个、规模合计9.2GW/18.3GWh,规划/在建项目规模9.0GW/18.1GWh、运行项目规模122.3MW/232.1MWh。环比7月份,8月份项目个数有所提升,总项目个数和新型储能项目个数分别增长30%和67%。此外,新型储能的功率规模也有小幅增长,涨幅7%。
正泰电源推出全新一代POWER BLOCK储能系统,开启光储融合新赛道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风光大基地项目是“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国家加快落实大基地建设的机遇,正泰电源根据自身技术的特点及优势,一直致力于深耕光储产品的创新和...
12.5MW/52MWh!国内用户侧规模最大的液冷储能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由通用技术中技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技江苏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江苏时代12.5MW/52MWh用户侧储能项目已于今年7月初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项目各项设备运行良好,各项运行数据均已达到设计指标。
文山电力拟变更证券简称为“南网储能”
文山电力公告称,鉴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将发生重大变更,结合公司行业属性,拟变更公司名称为“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拟变更证券简称为“南网储能”。
澳大利亚首个电池超级工厂项目有望在12月启动,最终每年产能达5.3GWh
澳大利亚锂离子电池制造商Energy Renaissance在成功完成首个试点项目后,有望在新南威尔士州推出突破性的Renaissance One超级工厂。
预计五年内收回成本!澳大利亚北领地35MW电池储能项目开工
最近,澳大利亚国有电力公司Territory Generation开始了澳大利亚北领地35MW电网规模电池储能项目的施工。
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战略合作,携手开拓全球光储一体化市场
日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率队到访阳光电源,双方举行座谈交流,就进一步深化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在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全球合作进行探讨,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新型储能装机2GW以上!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9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装机840万千瓦,全区新增集中式新型储能并网装机200万千瓦以上。
重磅分析 | 对四川高温限电的深度思考——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如何抗灾保供?
今年8月份以来,全国多地遭遇了60年一遇的高温天气,长江流域也出现了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出现严重电力短缺,单日最大电力缺口超1700万千瓦、电量缺口超3.7亿千瓦时。
阳光电源获签澳洲220MWh储能项目,采用液冷储能系统PowerTitan
近日,澳洲传统电力供应短缺加剧致使电价暴涨、停电频发,遭遇“用电荒”,与此同时,澳洲新能源日间发电高峰供过于求更导致限发和负电价现象。加装大型储能设备在稳定电网和保障电力供应方面正发挥主体作用,并成为澳洲电力市场调频调峰服务的优选。
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三部委再发文加快培养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
8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聚焦我国对储能领域核心技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培养和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形成储能领域高层次人才辈出新格局,为实现我国储能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山东出台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支持政策,创新储能容量租赁机制
8月31日,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要依托现货市场,推动市场化发展。
宁德时代与中国移动战略合作,将在零碳数据中心、分布式储能等领域合作
9月1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宁德时代”)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副总裁谭立斌,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李慧镝出席签约仪式。
挪威FREYR和日本电产合作开发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
FREYR Battery公司和日本电产(Nidec)计划成立一家制造电池储能模块和电池组的合资企业,将使用半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
美国政府启动3.35亿美元电池回收计划
美国能源部(DOE)最近开始推行一项价值3.35亿美元的计划,以支持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由于电池在电网储能和交通运输方面的重要性,该计划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