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文章详情
电力交易时代,EMS 企业如何实现价值突围?
在 2025-10-15 发布

随着社会全面迈向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在能源领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是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作为储能EMS领域的领跑者,南京中汇电气深知技术创新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先进的AI技术全面赋能电力系统各环节。


一、故障诊断与智能录波分析系统


在新能源场站复杂电气运行环境中,传统故障检测手段依赖人工巡检和事后分析,存在响应滞后、定位不精准问题。AI技术在场站关键节点部署智能故障录波装置,实时采集多维度电气参数,构建高频数据采集网络,采样频率可达每周波128点以上,能捕捉毫秒级暂态电气量变化,为故障分析提供高精度数据。



储能EMS能量管理系统集成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经海量历史故障样本训练,可自动识别数十种典型故障模式。检测到异常信号时,AI算法可完成百毫秒级的多项分析任务,自动生成故障报告和处置建议,将人工分析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秒级。



更重要的是,AI驱动的故障预警机制通过设备运行微小偏差识别潜在风险,分析多源数据关联性,在故障发生前3至72小时预警,让运维人员有时间预防性处置,避免发电损失。这种从“事后诊断”到“事前预警”的转变,提升了新能源场站设备可用率和运行安全性。


二、智能功率控制与电网友好型并网


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挑战电网稳定运行,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时,场站需具备快速精准的功率调节能力。储能EMS能量管理系统部署先进功率控制算法,实现场站有功、无功功率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系统响应电网AGC指令时间达秒级,功率调节精度可达5‰,优于传统控制系统。


在有功功率控制方面,智能功率控制系统结合AI算法,综合光照、风速、设备状态、调度指令等条件,动态优化逆变器出力曲线。通过采用MPC策略,在满足调度要求下最大化发电收益。对于配置储能的场站,智能功率控制系统协调光伏/风电与储能功率分配,有效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提升电能质量。


在无功功率控制方面,智能功率控制系统通过AVC功能,实时监测并网点电压,并结合AI算法,通过动态调节储能PCS、光伏逆变器、SVG等设备的无功出力,将电压偏差控制在±5‰以内。此外,AI算法还能在电网发生故障导致电压跌落时,智能触发低电压穿越(LVRT)策略,为电网提供及时的动态无功支撑,满足新版并网规范“主动支撑”要求。


三、源网荷储协同的智能调度优化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场站成为需参与多元化交易的综合能源主体。储能EMS能量管理系统构建源网荷储协同调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准预测多维度信息并优化决策,为场站创造最大经济价值。


系统核心是多目标优化调度引擎,以场站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设备健康度管理、电网调度响应、电能质量保障等多重约束。AI算法求解规划问题,生成未来24小时至168小时的滚动调度计划,明确各时段安排。日前市场申报时,系统自动生成最优报价策略;日内和实时市场中,系统动态调整出力计划,最大化利用峰谷价差和补偿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调度系统具备自学习和自进化能力,持续跟踪执行效果,优化决策模型参数。在已投运的示范项目中,采用AI智能调度的储能电站综合收益率提升20%~30%,并显著降低了考核费用,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决策”。 


四、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与预测性维护


新能源场站设备多且种类繁杂,包括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数千至上万台套。传统定期维护模式成本高,难提前发现故障。储能EMS能量管理系统引入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通过物联网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等信息,构建设备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设备健康状态的全方位感知与评估。

AI算法分析设备多源异构数据,建立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采用深度学习架构,精准建模设备劣化过程,能识别早期故障征兆。如分析光伏组件IV曲线变化可提前3-6个月发现缺陷,监测变压器油色谱数据异常能提前预警。



基于评估结果,系统自动生成预测性维护计划,实现从“定期维护”到“状态维护”的转变。维护计划考虑多种因素,确定最佳维护时机与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和设备故障。在泰州某渔光互补项目中,设备非计划停机次数下降65%以上,维护成本降低35%,设备综合利用率提至98%以上,显著提升了场站投资回报率和运营效益。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推动中国新型储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型储能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南京中汇电气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加大在AI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不断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