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今年相关政策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进入全球全市场化新阶段。
同时,面临安全隐患频发、价格竞争激烈、宣传虚假、技术同质化及无序扩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反映出的产业生态仍需完善。要实现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产业生态。包括要坚守储能安全底线、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面向零碳未来进行创新。
曾毓群表示,零碳电力系统与千行百业的脱碳过程正在催生更多元的储能要求,也对储能创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革命已进入储能为关键支撑的下半程,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导向、真实导向、创新导向的产业新生态,推动全球加速迈向零碳未来。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
累计规模五年增加20倍
曾毓群指出,过去五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增加了11倍。根据联合国气候大会公布的数据,到2030年,为了实现可再生能源提升至目前3倍的目标,需要将储能累计装机提高到1.5TW,其中电池储能累计装机1.2TW,这相当于在当前的基础上再增长6倍。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型储能市场,去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量突破1亿千瓦。新型储能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占比达95%-99%,累计规模五年增加20倍。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储能产业链,储能电池和系统出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的90%和70%以上。
今年相关政策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进入全球全市场化新阶段,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1.8亿千瓦以上。
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八成,
价格战已经蔓延至海外
在这个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对产业的形势也要有客观的认识。既要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成就,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才能推动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储能产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安全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起火、爆炸事故。随着储能系统调用的频率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很多独立储能、重要的储能节点,电站是不能休息的,需要一直工作。
第二,价格竞争异常激烈。
三年间,储能系统均价下跌约八成,近期某个集采项目的中标价格甚至低过0.4元/Wh,严重偏离成本。恶性低价必然带来减料减配,为行业埋下了质量和安全隐患。
今年,价格战已经蔓延至海外,这不仅让储能企业的毛利急速缩水,关键是不可持续、得不偿失。
第三,产品的参数虚标、宣传虚假。
不少企业不在研发上发力,只在产品参数上做文章,在质保寿命上拍脑袋。部分项目的实际运行寿命远低于承诺,甚至不到承诺时间的四分之一。
第四,技术同质化问题显现。
在资本的加持下,不少企业选择了走捷径,倾向于抄袭和复制而非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创新和研发是需要烧钱的,问题是人人都想走捷径,谁来做创新。
第五,是无序扩张、一哄而上。
目前,累计注册储能企业已经超过30万家。全面市场化将加速行业洗牌,大批企业三年内将会被淘汰,一大批“孤儿电站”即将涌现。企业关闭,电站无人维护,将来的责任就只能甩给社会、甩给国家。
储能创新发展要面向零碳新未来
这些问题反映出的产业生态仍需完善。要实现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创新型的产业生态。为此,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要坚守储能安全底线。
安全是储能发展的基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冲击整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和社会信任。必须将安全置于一切决策的首位。
储能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宁德时代在材料选择、开发设计、极限智造、实证测试等方面,构建起多级安全体系,将电芯安全失效率从 PPM 级降至 PPB级,也就是十亿分之一。
第二,构建实证可信的市场环境。
真实是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市场参与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号称产品能够运行十年二十年,但企业自身都没有存在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实证要如何实现。
为此,宁德时代建立了行业最先进的可靠性评价体系,开发了“加速测试”“等效测试”等方法,以及寿命预测模型,可精准预测和验证电池寿命。所有的承诺背后,都需要数据和科学原理的支撑。
2011年,宁德时代参与了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储能项目,至今已历时15年,仍在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
没有创新,储能行业就没有未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2014年以来,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我们坚信只有持续自主创新、攻坚核心技术,才能保证技术领先。
截止2024年,公司拥有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合计43000多项,今年还会增加7000项左右。连续五年申请专利数量第一,成为唯一入选科睿唯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新能源科技企业。
第四,储能的创新发展要面向零碳未来。
零碳电力系统与千行百业的脱碳过程正在催生更多元的储能要求,也对储能创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宁德时代正在积极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已深度布局人工智能、构网型储能、柔性控制、虚拟电网等前沿领域。
新能源革命已进入储能为关键支撑的下半程,中国已成为全球储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导向、真实导向、创新导向的产业新生态,推动全球加速迈向零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