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7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共计3.24GW/8.79GWh,同比-35%/-26%,环比-28%/-23%。受新能源“抢装”影响,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继续“5.30”以来的下降趋势,7月新增装机规模继续回落,降幅大于去年同期约10个百分点。
图1:2025年1-7月中国新增运行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https://www.esresearch.com.cn/
注:同比是以上年同期为基期相比较;环比是与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相比较。
从今年6月开始,我们按照新型储能应用市场,分别对源网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的月度情况进行发布。以下是7月用户侧的新型储能项目装机情况。
7月,用户侧新增装机252.3MW/529.7MWh,同比+9%/-1%,环比-41%/-49%。
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装机呈现以下特征。
工商业储能主导,应急保电作用凸显
7月,用户侧储能市场以工商业应用主导。工商业场景新增装机205.4MW/435.7MWh,同比-3%/-11%。业主方为化工、水泥、冶金等高耗能企业的项目个数占比40%,用户侧储能应急保电作用日益凸显。
技术方面,新增投运项目均采用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装机功率规模占比近100%。此外,一个全钒液流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建成投运。
图2:2025年7月新增投运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的应用分布(MW%)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https://www.esresearch.com.cn/
注:“工商业”包括工业、产业园、商业楼宇,“其他”包括EV充电站、市政和海岛。
华东地区用户侧储能市场活跃
四川新增装机规模最大
从地区分布来看,新增投运项目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苏、山西、浙江、湖南等15个省份。项目数量上,华东地区(浙江、江苏、山东等)市场份额最大,新增投运项目个数占全国的近一半,浙江项目个数占比近全国的1/5,居全国首位。
装机规模上,四川新增装机规模最大,占比近全国的30%;江苏装机规模次之,位列华东地区首位。7月,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相关事宜》,明确储能运营收益由峰谷浮动收益和储能放电补偿费用两部分组成,为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收益预期。
图3:2025年7月中国新增运行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省份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https://www.esresearch.com.cn/
从备案项目来看,下半年以来,用户侧储能市场总体上投资热度下降。7月,全国新增备案用户侧储能项目750余个,同比下降35%,能量规模同比下降20%。
浙粤苏传统用户侧储能市场增长乏力。浙粤苏新增备案用户侧储能项目630余个,数量占全国的84%,仍是用户侧储能的最主要市场。但三省新增备案项目个数和能量规模均低于去年同期,浙江同比-25%/-9%,广东同比-29%/-7%,江苏同比-53%/-25%。
电力保供需求催生的新兴市场崭露头角。2025年以来,安徽用户侧储能市场持续活跃,月度新增备案用户侧储能项目数量持续高于去年同期,7月增速超180%。四川上半年新增备案用户侧储能项目66个,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河南上半年新增备案项目570余个,同比增长21%。
图4:浙粤苏新增储能备案项目规模月度分布情况(2025年1-7月)
数据来源: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https://www.esresear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