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文章详情
独家解读|湖南31家储能电站“亏损”真相
在 2025-08-05 发布

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CNESA

近日,多家媒体引援湖南省6月新能源配置储能公示数据,称全省31个独立储能电站亏损高达2127多万元,更有媒体对此直言“储能不赚钱!”。消息一出,业内哗然:为何湖南省的储能电站会出现“高充低放”?这到底是电站亏了,还是账算错了?

对此,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政策研究经理张佳宁表示,上述报道存在误读,有一定误导性。“所谓的2127多万元亏损额,实质上是湖南省因电网实际调用需要导致独立储能充放电价格倒挂,而这部分亏损将由电网在结算次月退还,资金由未配储的新能源企业分摊,因此并非独立储能项目自身运营亏损,张佳宁解释道。

31个项目未达配储要求

据了解,上述新闻来源为国网湖南电力公司于7月底发布的《2025年6月湖南省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情况》公示数据。该公示显示,2025年该省6月应配置储能的新能源项目清单共有322个项目,装机容量约19GW,应配储能约2.18GW。

其中:291个项目实现储能满配,实际配储规模达2.08GW。剩余31个项目则未达配储要求,其中包含3个已配储(0.98万千瓦)但未达到应配规模(1.46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国网湖南电力公司还同期发布了《6月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结算单》。该清单显示,湖南31个独立储能电站的当月充放电收益为-2127.278254万元,出现了“高价充电、低价放电”的倒挂现象。然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并不是储能企业实际的亏损,而是依据政策执行的一种价格机制调整,” 张佳宁解释道,这一数额将由未配储新能源企业按上网电量分摊支付,电网公司将其在结算电费时扣除。

“亏损”真相:价差由未配储项目分摊

资料显示,该结算机制是按湖南省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落实我省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价格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发改能源﹝2024﹞231号)文件要求,对因实际运行导致某独立储能电站月度充放电价差资金量为负的(即在电网侧结算时产生盈余资金),结算次月由电网企业将盈余资金退回该独立储能电站因此,此次国网湖南电力公司公示湖南省6月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情况,则正是对该政策的执行与落地。

张佳宁表示,这是湖南省在现货电力市场尚未启动前的一种过渡性机制“目的是为满足电网调峰需要,独立储能充放电价格倒挂时不至于亏损。” 据了解,该政策正处于两年试运行期。如果未落实配储新能源项目在落实配储后,价差分摊将如何落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张佳宁补充道。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所澄清的“亏损”指的是政策性电价机制下形成的账面价差,并非否定当前独立储能项目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经济性挑战。资料显示,目前湖南省独立储能可参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和二次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今年6月已开展首次试运行,储能收益占19.6%)。此外,电力现货市场也将于今年年底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市场建设进程加快。随着现货市场逐步建立、储能商业模式日益多元,独立储能的价值将更清晰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