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搜索
搜索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市场动态
政策动态
企业动态
产业观察
项目动态
政策推动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产业研究
储能白皮书
全球储能数据库
研究报告
咨询服务
储能指数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已发布联盟标准
在编联盟标准
联盟标准章程
联盟标准符合性验证
钠离子电池测评
活动交流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创新大赛
论坛活动
百家讲堂
公益沙龙
项目考察
产业培训
国际交流
合作项目
全球储能联盟
储能联盟
联盟会员
储能专委会
联盟介绍
组织介绍
组织架构
联盟章程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辅助服务专委会
液流电池专委会
长时储能专委会
电子期刊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政策月报》
《储能政策盘点》
CNESA标准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
登录
logo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市场动态
政策动态
企业动态
产业观察
项目动态
政策推动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产业研究
储能白皮书
全球储能数据库
研究报告
咨询服务
储能指数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已发布联盟标准
在编联盟标准
联盟标准章程
联盟标准符合性验证
活动交流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创新大赛
论坛活动
百家讲堂
公益沙龙
项目考察
产业培训
国际交流
储能联盟
联盟会员
储能专委会
联盟介绍
联盟章程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电子期刊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政策月报》
《储能政策盘点》
CNESA标准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
会员登录
未登录
登录
活动日历
储能峰会
创新大赛
百家讲堂
产业观察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文章详情
央视新闻: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场景拓展,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超30GW
在 2025-04-14 发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并强调其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开年以来,各地加速推进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在各地新型储能项目加速建设的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同步推进。随着产业规模突破7500万千瓦,储能技术研发进入快速迭代期。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看到,
电化学储能的材料革命、机械储能的规模突破、化学类储能的场景拓展集中呈现,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场景拓展
这是目前全球容量最大的8兆瓦时储能箱,搭载的700安时的储能专用电芯,可大幅降低储能电站度电成本。正在演示的这套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能量转化效率超过70%。
参展商 纪律:
这套技术特点就是一个是规模大,单机可以做到300兆瓦以上,容量是需要4~10个小时储存容量,同时它寿命很长,30年到50年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首个吉瓦时级新型储能安全监测平台演示区,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平台通过470多万个测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采集,运用近1800万个算法进行秒级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储能设备的健康状态。
参展商 陈满:
这个算法的准确率达到了97.6%,一旦设备有异常,它能够提前15分钟通知报警给运维人员,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
人工智能与储能产业的融合催生出全新应用场景。这套专门为储能系统搭建的交易智能体,内置人工智能交易大模型,可以实现气象预测、电价预测、自动生成交易策略和控制执行。
参展商 田庆军:
目前在山东滨州、江苏射阳、内蒙古都搭载了这一套智能交易体,它比传统的人工或者软件平均预测准确率可以高出5%。
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将超过30吉瓦
在本届储能国际峰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
,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长率超100%以上,2025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项目装机有望超过30吉瓦。此外,《白皮书》显示,新型储能将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商用,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延续高速发展态势,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43.7吉瓦/109.8吉瓦时,同比增长103%/136%,占全球市场59%。年度新增投运装机规模连续3年超过此前历年累计装机总量,并且累计装机首次超过抽水蓄能。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陈海生:
过去几年锂电池的性能大幅度提升,多技术路线迭代加快。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新增企业数量创新高,行业产能增加,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同时价格下降。中国主要的储能技术均和世界最新水平基本上处于并跑阶段,锂电池、压缩空气和液流电池等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显示
,“十四五”前四年,新型储能年复合(2021—2024)增速为121%;展望2025年,预计新增装机超过30吉瓦,整个“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0%。进入“十五五”,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将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多部门促进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在“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关键转型期,国家多个部门协同发力,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标准体系为支撑,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数据显示,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26.5%,累计装机规模达78.3吉瓦。截至2月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2024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约1000小时,较2023年提高一倍,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 边广琦:
(下一步)将以新型储能试点项目,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科技专项等为抓手,持续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努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创新。
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链快速发展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产品经济可行性、电力循环寿命等显著提高。2024年全国锂电池的总产量1170吉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 周海燕:
(下一步)聚焦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等方向支持先进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固态储能电池等攻关突破,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储能深度融合。鼓励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场景的应用,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新模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