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搜索
搜索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市场动态
政策动态
企业动态
产业观察
项目动态
政策推动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产业研究
储能白皮书
全球储能数据库
研究报告
咨询服务
储能指数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已发布联盟标准
在编联盟标准
联盟标准章程
联盟标准符合性验证
钠离子电池测评
活动交流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创新大赛
论坛活动
百家讲堂
公益沙龙
项目考察
产业培训
国际交流
合作项目
全球储能联盟
储能联盟
联盟会员
储能专委会
联盟介绍
组织介绍
组织架构
联盟章程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辅助服务专委会
液流电池专委会
长时储能专委会
电子期刊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政策月报》
《储能政策盘点》
CNESA标准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
登录
logo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市场动态
政策动态
企业动态
产业观察
项目动态
政策推动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产业研究
储能白皮书
全球储能数据库
研究报告
咨询服务
储能指数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已发布联盟标准
在编联盟标准
联盟标准章程
联盟标准符合性验证
活动交流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创新大赛
论坛活动
百家讲堂
公益沙龙
项目考察
产业培训
国际交流
储能联盟
联盟会员
储能专委会
联盟介绍
联盟章程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电子期刊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政策月报》
《储能政策盘点》
CNESA标准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
会员登录
未登录
登录
活动日历
储能峰会
创新大赛
百家讲堂
产业观察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文章详情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家研讨会
在 2010-12-08 发布
12月4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在京举办“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家研讨会。来自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就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新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关政策机制。国网能源院副院长蒋莉萍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国网能源院副总工程师周原冰主持。
国网能源院首先介绍了在新型储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方面的跟踪研究成果,对电池储能技术技术经济特性以及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重点进行了研判,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和建议。同时,还介绍了国外同行在电力系统储能市场分析与收益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
各位专家围绕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熔融盐蓄热、冰蓄冷等储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情况、技术经济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永伟研究员从政策研究制定的角度,对储能技术发展提出了七点建议:一是储能的发展可考虑纳入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可借鉴电动汽车发展经验,鼓励多元技术路线,加快各类技术的小规模试点和示范应用;三是建立合理的峰谷电价等价格机制,使得储能项目投资能够获得回报;四是加大政策补贴力度,可考虑在发电侧建立专项基金;五是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储能产品担保公司,分担高额风险费用;六是通过多元竞争摸清储能产品的实际成本,为价格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七是实施新能源并网与储能配额制。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贾俊国处长提出了储能研究的相关建议:一是重点研究储能与电网的衔接问题,进一步明确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和研究重点;二是要保证储能技术经济指标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真正为储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三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储能相关问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所所长来小康认为,之所以当前社会各方对储能产业的重视程度和认可度不如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主要是由于储能的重要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阐述。他认为,储能技术能够将电力系统从传统的功率型演变为现代的能量型,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革命性变化,这才是发展储能技术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至于何种技术路线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应该看该技术是否具备实现这种转型的发展潜力。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博导介绍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北京工业大学吴玉庭教授介绍了熔融盐蓄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海电力公司张宇主任介绍了上海电网钠硫电池储能电站的示范应用情况及近中期发展规划。来自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分别介绍了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现状和应用案例。
经过集中讨论,研讨会在很多方面形成了重要共识:一是储能技术是一项可能对未来能源系统发展及运行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必须立足长远从整个能源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明确储能技术的发展定位,要全面分析储能技术应用对整个能源系统和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和价值;二是目前以电池储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尚不具备在电力系统大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条件,成本是制约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如果成本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下降,“十二五”末或“十三五”部分储能技术有望在一些重要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三是目前各类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当采取鼓励多元发展的路线,加快各类技术的小规模试点和示范应用,通过实践检验、筛选出有前景的技术,在电力系统目前应重点加快在新能源发电和用户侧的试点应用;四是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对储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积极研究储能相关的法规,清晰界定相关方面的责任义务,出台包括峰谷电价、投资补贴在内的激励机制;五是充分借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经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国网能源研究院蒋莉萍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储能对能源和电力发展变革意义重大,技术发展不可限量,有可能改变未来的能源生产、运输和使用方式。目前,关于储能发展和应用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还很不够,特别是如何科学界定储能系统的定位,如何量化地评价储能系统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把握储能系统与其他能源系统的关系,促进能源和电力系统的优化高效运行,这些还需要业界同行密切合作开展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