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文章详情
“十二五”拟建100座新能源示范城 将和108个示范县,以应用为主
在 2011-07-18 发布

在新能源示范城的内涵问题上,应聚焦在新能源产业的哪个环节,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产还是新能源应用,对此也有不同观点。曾经有专家建议,既然是示范,应包含新能源产业的完整链条,三个环节兼顾。
  但大多数专家认为,相较而言,新能源产业的前个环节发育相对完善,而目前最大的产业短板是应用。据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总产量为8GW,占世界总产量的50%,居世界首位,但每年大约95%的光伏组件都出口到国外,而国内应用十分迟缓。

  因此,讨论会上达成共识,新能源示范城以新能源的应用为主。 “在应用方式上将改变过去新能源大规模传输的局面,而应以分布式能源为主,主张就地生产,就地消化。”前述国家能源局官员对记者表示。

  胡润青对本报透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编制新能源示范城的新能源技术清单,其中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风电、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以方便各个示范城市,根据自己区域的特点和情况,进行选择。

  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成关键指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还在研究制定新能源示范城的指标体系,因此地方的申报工作还未正式启动。

  该指标体系,主要由中节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有能源专家指出,该指标体系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选取一些能源消费密度高的区域,促使其就地生产就地利用。

  根据中节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郭主任介绍,该指标体系将包括多个综合指标:城市在“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完成状况、建筑节能是否达到国家的要求、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新能源技术的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等。

  其中,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成为关键指标,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新能源发展水平。郭主任透露,有专家提议将该指标定在8%-10%,但还没有最后敲定。

  这一指标在操作中可能遇到问题,“城市一级的能源统计制度目前还不健全,城市如何提供一个可信而科学的新能源数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

  不但指标体系尚未明晰,配套政策也还在研究当中。“由于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都有国家补贴,所以地方肯定希望新能源示范城,也有相应配套政策。”杨富强解释。
  记者了解到,在绿色能源示范县设计中,中央财政补助基准规模为每个示范县300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中西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补助标准不低于中央的30%。

  一个地级市的发改委官员对记者表示,“我预计,新能源示范城的行政级别要高一些,其补贴将高于上述绿色能源示范县的标准,因此对地方政府很有吸引力。”

  所以,在标准和政策都未敲定之时,一些地方城市早已闻风而动。2010年5月,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出席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时指出,中央已批准在新疆吐鲁番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

  紧随其后的还有新能源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山东省德州市。记者了解到,德州市已向国家能源局提交《德州市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2011年-2015年)》,并获国家能源局通过。
  甘肃省敦煌市已完成《敦煌新能源城市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在积极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

  杨富强提醒,面对100个新能源示范城这块大蛋糕,地方政府可能会一哄而上,而配套的制度能否跟上,将成为这一计划成败的关键。

  “未来需要解决是,分布式能源与电网、建筑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的衔接问题。”胡润青指出。
在新能源示范城的内涵问题上,应聚焦在新能源产业的哪个环节,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产还是新能源应用,对此也有不同观点。曾经有专家建议,既然是示范,应包含新能源产业的完整链条,三个环节兼顾。
  但大多数专家认为,相较而言,新能源产业的前个环节发育相对完善,而目前最大的产业短板是应用。据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总产量为8GW,占世界总产量的50%,居世界首位,但每年大约95%的光伏组件都出口到国外,而国内应用十分迟缓。

  因此,讨论会上达成共识,新能源示范城以新能源的应用为主。 “在应用方式上将改变过去新能源大规模传输的局面,而应以分布式能源为主,主张就地生产,就地消化。”前述国家能源局官员对记者表示。

  胡润青对本报透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编制新能源示范城的新能源技术清单,其中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风电、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生物质能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以方便各个示范城市,根据自己区域的特点和情况,进行选择。

  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成关键指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还在研究制定新能源示范城的指标体系,因此地方的申报工作还未正式启动。

  该指标体系,主要由中节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有能源专家指出,该指标体系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选取一些能源消费密度高的区域,促使其就地生产就地利用。

  根据中节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郭主任介绍,该指标体系将包括多个综合指标:城市在“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完成状况、建筑节能是否达到国家的要求、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新能源技术的水平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等。

  其中,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成为关键指标,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新能源发展水平。郭主任透露,有专家提议将该指标定在8%-10%,但还没有最后敲定。

  这一指标在操作中可能遇到问题,“城市一级的能源统计制度目前还不健全,城市如何提供一个可信而科学的新能源数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认为。

  不但指标体系尚未明晰,配套政策也还在研究当中。“由于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都有国家补贴,所以地方肯定希望新能源示范城,也有相应配套政策。”杨富强解释。
  记者了解到,在绿色能源示范县设计中,中央财政补助基准规模为每个示范县300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中西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补助标准不低于中央的30%。

  一个地级市的发改委官员对记者表示,“我预计,新能源示范城的行政级别要高一些,其补贴将高于上述绿色能源示范县的标准,因此对地方政府很有吸引力。”

  所以,在标准和政策都未敲定之时,一些地方城市早已闻风而动。2010年5月,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出席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时指出,中央已批准在新疆吐鲁番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

  紧随其后的还有新能源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山东省德州市。记者了解到,德州市已向国家能源局提交《德州市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2011年-2015年)》,并获国家能源局通过。
  甘肃省敦煌市已完成《敦煌新能源城市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在积极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

  杨富强提醒,面对100个新能源示范城这块大蛋糕,地方政府可能会一哄而上,而配套的制度能否跟上,将成为这一计划成败的关键。

  “未来需要解决是,分布式能源与电网、建筑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的衔接问题。”胡润青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