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搜索
搜索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市场动态
政策动态
企业动态
产业观察
项目动态
政策推动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产业研究
储能白皮书
全球储能数据库
研究报告
咨询服务
储能指数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已发布联盟标准
在编联盟标准
联盟标准章程
联盟标准符合性验证
钠离子电池测评
活动交流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创新大赛
论坛活动
百家讲堂
公益沙龙
项目考察
产业培训
国际交流
合作项目
全球储能联盟
储能联盟
联盟会员
储能专委会
联盟介绍
组织介绍
组织架构
联盟章程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辅助服务专委会
液流电池专委会
长时储能专委会
电子期刊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政策月报》
《储能政策盘点》
CNESA标准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
登录
logo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市场动态
政策动态
企业动态
产业观察
项目动态
政策推动
政策研究
政策解读
产业研究
储能白皮书
全球储能数据库
研究报告
咨询服务
储能指数
产业标准
标准动态
已发布联盟标准
在编联盟标准
联盟标准章程
联盟标准符合性验证
活动交流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创新大赛
论坛活动
百家讲堂
公益沙龙
项目考察
产业培训
国际交流
储能联盟
联盟会员
储能专委会
联盟介绍
联盟章程
联系我们
分支机构
电子期刊
《储能产业趋势》
《储能政策月报》
《储能政策盘点》
CNESA标准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
会员登录
未登录
登录
活动日历
储能峰会
创新大赛
百家讲堂
产业观察
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文章详情
山西火电停运千万千瓦 企业意在逼涨电价
在 2011-09-13 发布
因发电不足,山西正遭遇严峻的电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自8月中旬以来,山西部分发电企业陆续非计划停运,最大停机总容量接近1100万千瓦。
山西电力行业协会一位人士称,目前电力企业存煤状况令人担忧,山西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积极协调解决,“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
能源大省被迫限电
8月中旬以来,有序用电在山西普遍存在。据了解,山西电力公司重点对高耗能、高污染用户采取了限产、停产或限供、轮供措施。
据山西省电力公司公布,截至昨日(9月6日),已连续限电26天,其中8月31日电力缺口达300万千瓦,最大错避峰、限电负荷254.4万千瓦。
山西用电负荷在今年3月份首次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随后呈现曲线上升态势,截至8月12日已7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山西省电力公司一位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自8月11日以来,山西部分发电企业陆续发生非计划停运,对近期电力可靠供应和有序用电管理带来严重困难。
该人士表示,受发电机组检修及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加上发电机组主、辅设备故障,电煤质量差,部分发电企业经营困难,电力部门发电受到制约。
记者从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8月12日,该省相关应急预案已启动,并已向华北电网申请电力支援,在全省实施错避峰用电,全力保证广大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更加值得担忧的是,在限电的同时,电厂的煤库存逼近或低于警戒线。截至9月4日,山西省调电厂电煤总库存189.5万吨,平均可用10天,库存低于7天警戒线的电厂有18座,总容量1467万千瓦;缺煤停机10台,总容量312万千瓦。
有统计显示,1~7月份山西省13家电厂电煤采购量2067万吨,生产消耗量2090万吨,收耗净差23万吨,现有库存量正在快速下降。
或为要挟上调电价?
据业内人士预测,短期内山西省火电厂缺煤的局面难有大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今年1~7月,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48558万吨,同比增长22.3%;全省累计煤炭出省销量33847万吨,同比增加3337万吨,增长10.9%。
“在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山西作为煤炭电力生产基地,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确实不应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向记者表示。
对此,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炭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山西省电力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买不起煤”。
李朝林认为,煤价过高、电企库存下降应该只是一方面原因,不排除发电企业人为降低发电量,以此要挟有关部门上调上网电价。
据发改委相关数据,4月份以来,国家累计上调火电上网电价3.09分,受上调电价的刺激,激发了电力企业的发电积极性,发电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火电机组对燃煤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见得离煤矿近就能获得符合标准的电煤。”山西证券一名电力行业分析师指出,就是因为离原料产地近,山西的电价要低于其他地区,这对火电企业来说是不利的。
上述分析师表示,虽然2011年山西电价微幅上调,但远远赶不上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的幅度,因此影响非常有限,火电企业的亏损还在继续扩大,没有止亏减缓的迹象和趋势。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煤炭、电力行业缺乏竞争,依赖性强。”李朝林认为,在煤电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有利于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