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迎来不小的进展。
1月4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与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签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合作协议。经过两年多的前期试点研究,铁塔公司开始将梯次利用电池大规模应用于通信基站。
2月1日,国标《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4-2017)开始实施。同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开通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组织开展编码备案管理工作,规范编码的编制、标识和使用,推动建立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动力电池编码制度将帮助监管部门全面跟踪电池从出厂到回收整个过程,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正在起步,它既关系到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又是整条产业链上的重要商业机会。4月2日-4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将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特设“电池梯次利用与通信基站储能市场”主题论坛,将邀请铁塔公司、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探讨梯次利用的经济性、技术特点以及政策体系搭建等重要议题。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重要性已一再被行业提及。如果不能恰当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中的电解液、钴镍等金属材料将有可能污染水和土壤。同时,资源的稀缺性也逼迫企业从原材料的获取和成本控制的角度重视梯次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尽管不再满足车用需求,但却可以实现“降维攻击”,在通信基站备电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在大规模采购梯次利用电池之前,铁塔公司已在全国9个省份建设了57个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试验站点,涵盖备电、削峰填谷、微电网等各种使用工况。如今开始大面积应用,铁塔公司的战略思考是怎样的?梯次利用电池用于通信储能的优劣势何在?
对于梯次利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企业来说,如何保证旧电池的质量,如何控制成本,以保证梯次利用电池既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又具有经济性?而当最终电池报废,其无害化处理应该如何进行?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建立。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意见征求稿)》,回收利用主体责任应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而完整回收体系的搭建则离不开车企、电池企业、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多个市场主体的参与。未来整个产业链将如何形成协作?
环保议题广受社会舆论关注,又是政府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力电池的回收、梯次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将面临什么样的政策环境?
欢迎各界人士参与电池梯次利用与通信基站储能市场主题论坛,共同探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构想储能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重点议题:
产业链及关键技术
退役动力电池检测与评估
梯次利用解决方案
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应用场景与商业化案例
报告:退役动力电池检测与梯次利用难题
王子冬: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主任
报告:梯次利用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
范茂松: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报告:通信行业锂电池产品技术性能验证
贾骏:中国信通院泰尔实验
报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擎天柱计划
李玉军:北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通信行业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标准体系
郑甲兔:中国充电联盟
报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
余海军:湖南邦普报废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剑铎
报告: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实际运行案例分析
李剑铎:上海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小组讨论主持人
参会联系人:
周弢 010-65667066
tao.zhou@cnes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