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首页 行业资讯 企业动态 文章详情
电池毛利增长近4倍!瑞浦兰钧上半年储能出货18.87GWh
在 2025-08-12 发布

8月11日,瑞浦兰钧中期业绩公告发布。

截至报告期末,瑞浦兰钧总资产为人民币 38,892.5 百万元,较上年底增长 0.9%;净资产为人民币 10,322.5 百万元,与上年底基本持平。

报告期内,实现收入人民币 9,491.1 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4.9%。公司共销售 32.4GWh 锂电池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 100.2%。其中,

储能电池出货 18.87GWh,同比增长约 119.3%,储能电池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5,082.6 百万元,同比增长58.4% ;

动力电池出货 13.53GWh,同比增长约 78.5%,动力电池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4,026.6 百万元,同比增长40.9%。

相较于去年同期的毛利人民币 158.8 百万元,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于报告期内录得毛利人民币 777.7 百万元,同比增长 389.7%,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 2.6% 增长至报告期内的 8.5%主要原因是随着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订单的增加,规模效应显现。

签订超过 20GWh 储能电芯采购协议

在储能业务领域,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以大电芯技术为驱动,引领大容量系统及长时储能发展潮流。公司旗下 “问顶 ®392Ah” 电芯及其配套 “PowtrixTM 6.26MWh” 储能系统,通过结构与化学体系创新,在关键性能维度实现更优平衡,并顺利通过多项极端安全测试,在储能安全标准升级及全球化市场开拓方面达成双重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与客户 M、客户 N 等头部储能集成商深化战略协作,同时成功进军海外市场,融入国际主流储能企业以及区域龙头供应链体系。此外,公司还先后与客户 O、客户 P、客户 Q 等企业签订超过 20GWh 储能电芯采购协议,彰显在储能市场的强劲竞争力与广泛市场认可度。

推出72/100/314/320/392/587Ah电芯

电力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电芯。基于原 280Ah 电芯尺寸,开发了 314/320Ah 系列电芯产品。通过 “问顶” 技术提高内部空间利用率 4%,减低交流内阻 10% 以上,同时通过 “双高” 固液界面设计,实现了 180Wh/kg 高质量能量密度、95% 高能效 (0.5P)、长寿命(10,000 次以上)、高安全电芯的开发,电芯已批量交付国内外重大客户。为匹配下一代 6.25MWh + 系统,开发了更高容量的 392Ah 及 587Ah 电芯产品,将质量能量密度进一步提高至 190Wh/kg,能效 96%(0.25P) 以上,循环寿命可达 10,000 次以上,满足 20 年以上的日历寿命要求。

此外,为了响应市场上 1P 产品的需求,升级开发了 314Ah-1P 产品,1P 能量效率及循环寿命指标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满足 “光储同寿” 等更长寿命使用场景,升级开发了 314Ah 超长寿命电芯产品,通过预锂技术,将循环寿命提升至 12,000 次,并实现 “三年零衰减”,同时具备 25 年以上超耐久日历寿命。

户用储能电芯。72/100Ah 电芯基于电极结构设计和电解液优化创新,能量密度超 165Wh/kg,循环寿命 6,000 次以上,满足 10 年以上产品使用需求。同时电芯可支持低温零下 10℃快速充电,为极严寒地区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5MWh储能系统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

出货量达去年的3倍

储能领域:进一步巩固 5MWh 储能系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最新版 CSA/ANSI C800:25、NFPA855、UL9540A 在内的多项核心标准,在第三方权威机构和海外客户的鉴证下,整舱成功通过了大规模火烧测试;此外,整舱也通过了低温 - 30℃、高温 55℃等极端环境下的一系列功能、性能测试,展现出卓越的环境适应性。5MWh 储能系统今年的预期出货量将达到去年的 3 倍,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也将持续深化客户信赖,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面对未来大容量电芯的应用,公司将以 392Ah 方案来实现 6.26MWh 系统,在同等 20 尺标准集装箱尺寸下,体积能量密度提升 25%,结合全新的主动均衡技术,该系统的经济效益、性能以及安全性表现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推出20尺6MWh+储能产品

“问顶” 技术。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工商业电芯及储能系统时代,通过使用 “问顶” 技术,公司规划开发高容量 500~600Ah + 系列的下一代储能电芯,有效提高电芯的集成效率和降低成本。

全新升级的 6MWh + 储能产品,保持 20 英尺标准预制舱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大容量电芯的应用和舱内排布的优化,使整舱电量突破 6MWh,进一步为客户提供经济效益、安全性能、循环寿命三大优势兼备的全能型储能系统产品。将全平台导入 BMS 主动均衡,相比常规被动均衡效率提高 20 倍,将大幅降低场站运维时间成本,提升系统可用率;在系统环境耐受性上,公司会进一步提升系统在极低温(-30℃)、极高温(55℃)、抗风沙、低噪音、耐暴晒、高海拔、短时构网等一系列性能,使其充分适应全球恶劣环境,解决客户痛点问题;此外,公司将研制全新的液冷技术使 6MWh + 的储能集装箱系统支持 0.5P 的运行工况。

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

一期年产 8GWh

公司致力于构建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以满足全球市场对高性能电池产品的需求。目前,公司已在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地区设立子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与全球领先的储能和新能源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公司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区建立生产工厂。该等举措将让公司能够增强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更接近当地的客户资源及原材料,并让公司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公司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第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 8GWh 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