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其中提到,
当前,在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比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当前,在新能源装机规模占比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负电价”既是电力供需关系呈现时段性不平衡的直接体现,也是新能源消纳通过现货市场价格的直接反映。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省级现货市场运行更加健全,“负电价”有可能会更频繁出现。
“负电价”不等于电厂需要向用电企业倒贴钱,也不等于“负电费”。我国电力市场包含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等,现货市场交易电量占比一般在10%以内,电力中长期合同保障了发电企业电量电价的“基本盘”,在综合中长期市场、新能源补贴以及煤电容量电价等因素后,目前看负电价对电厂总体收益影响有限。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加强市场运营监测,密切关注“负电价”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科学研判市场风险,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现货市场“负电价”频次,稳定发电企业合理收益预期。
积极推动新能源集成发展。加快研究出台促进新能源集成发展的政策文件,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推动新能源与算力、绿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以新能源布局牵引生产力布局。支持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了部署安排。充分激发各类“灵活性资源”潜力,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
“十五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从加强供需协同和政策供给两个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