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山东省电力交易中心对肥城中储储能电站申请进入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2022年7月4日至7月8日。
至此,山东已有6座储能电站进入了电力现货市场,分别分四次进行了公示,如下所示:
此前,4月7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储能百家讲堂”邀请了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业部设计总工程师裴善鹏在线直播,为大家分享“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条件下的独立储能电站发展”。以下为直播要点:
独立储能电站开始参与
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从容量补偿电价方面看,山东省是全国首个执行容量补偿电价的省份。容量补充电价机制为保证电力系统长期容量的充裕性,在用户侧每月按照实际用电量收取0.0991元/千瓦时补偿电费,按高峰时段发电情况补偿给发电企业。“储能具有正负双向调节功能,如果按照高峰时段发电补充原则,则储能需要进行精准负荷预测,甚至预留容量在规定的高峰时段发电,以获取容量补偿。”裴善鹏指出。
独立储能电站盈利模式
在山东的演变
电力储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发展到商业化初期,现在逐渐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过渡。这个阶段有以下几个特征:在技术发展方面,某些储能装置的性价比已经到推广应用阶段了。十多年前,电力系统需要的储能有三个要素,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现在长寿命和低成本基本已实现,但是高安全还有“最后一公里”。在研发方面,我国几乎所有储能技术都有涉及。在应用方面,在电源、电网、用户侧各种应用也都尝试过。在商业模式上,确实存在短板,需要很长时间探索,世界其他国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裴善鹏认为,下一步要加快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完善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细则,建立电力现货市场下的储能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交易品种、明确价格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储能项目收益水平。推动储能在电力现货市场发挥作用,鼓励“共享储能”等商业模式创新。盈利模式是储能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解决市场化规则问题,储能应用才能健康发展。
裴善鹏指出,作为全国储能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之一,山东储能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依托示范项目摸索现货储能规则。调研企业运行情况,合理设定各个参数,固化合适的规则,修正不正确的规则;
二是培育新兴储能技术和应用。压缩空气储能、热熔盐储热配合火电机组实现热电解耦和高品位工业蒸汽存储、工商业暖通负荷储热蓄冷平抑用电曲线,固态电池、铝离子电池技术等新兴技术通过示范项目推广应用;
三是探索储能消防验收流程和标准。开展储能消防验收导则和相关流程的编制,确定验收范围,初步确定消防预警、消防报警、防止蔓延三层框架;
四是加快储能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新型储能设计、验收两项地方标准,立项新型储能检测、涉网等标准,加强储能检测力量,依托电力交易平台建立租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