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首页 行业资讯 市场动态 文章详情
西部论坛丨吴宗鑫:探索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市场与商业模式
在 2019-10-11 发布



我国能源必须向绿色低碳转型,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在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景下如何能够保持每个地区每小时供电和需求的平衡,并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利用,需要创新技术的发展和集成,包括各种储能技术;跨区域的长距离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足够规模的储备发电容量。并且需要在机制、体制上取得重大变革,发挥需求侧响应的功能,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需求的削峰填谷。


——国务院参事吴宗鑫



1.jpg


2019年9月25日第二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在青海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青海大学,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青海能高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中关村海东科技园等联合主办,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


在开幕式上国务院参事吴宗鑫先生进行发言致辞,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中国储能西部论坛2019"。


我国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由于地处高原,加上地表起伏较小,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和预测,高达3亿千瓦的庞大可开发的风能资源量蕴藏在这一区域。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8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1亿kW,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2.0%增长至2018年的35.4%。风电发电量占一次能源生产的比重也达到 3.0%。其中,西部地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8年新疆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921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9%、排名我国第2位)、甘肃1282万千瓦(占全国6%、第3位)。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也达到1.74亿千瓦。但是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快速发展也带来弃风、弃光电的后果。西部地区的弃风、弃电的后果更为严重。


因此,本次研讨会探索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市场与商业模式,对于西部地区未来可再生能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不仅对于西部地区,对于我国未来发展能源也具有前瞻性探索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面临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2018年中国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占到全球的16%。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2亿吨标准煤,占到全球的23.5%。2018年全球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量为330亿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为95亿吨,中国的排放量占到全球的29%,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8倍。而且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仍将继续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电力消费不到5000度电,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到9000度电左右。目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碳排放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16年4月22日190多个国家参加了《巴黎协定》的签署,各方将把"全球气温控制在升高2℃以内"作为目标。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定"中承诺,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为了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我国未来能源必然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电科院"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对未来能源发电量的情景设想中,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占到接近80%,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到53%。当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如何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当然,不仅是我国,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面临类似的挑战。


德国受国内反核势力的影响,已决定2030年完全放弃核电,因此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2030年将占总电量的50%,2050年达到80% 。为了应对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挑战,推出了一项能源转换计划(Power to Gas):在风电和太阳光伏风电充裕的时段,用来电解水制氢,氢再与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甲烷(天燃气),可以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解决储能和输送的问题。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压力的变化,储存全国5个月天然气的消费量,天然气管道能源的输送量相当于20条高压输送线。


日本政府发布的2017财年能源白皮书提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定位为主力能源,计划到2030财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高至22%-24%;日本是世界上最接近氢社会的国家,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并且推动燃料电池进入千家万户,家用氢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废热用来烧水,供泡澡和地暖使用,能源效率超过90%,可满足大多数家庭对热和电的需求。


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研究提出:以目前商业市场上可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与更加灵活的电力系统相结合,能充分保证在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美国发电总量的80%,同时以每小时计满足美国每一个地区的电力供需平衡。需要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实现电力系统供应-需求间的平衡,包括:常规旋转备用发电机组、储能、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电网调度。


因此总体来说,我国能源必须向绿色低碳转型,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在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景下如何能够保持每个地区每小时供电和需求的平衡,并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利用,需要创新技术的发展和集成,包括各种储能技术;跨区域的长距离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足够规模的储备发电容量。并且需要在机制、体制上取得重大变革,发挥需求侧响应的功能,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需求的削峰填谷。


我期望本次论坛在上述的探讨取得丰硕的成果。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