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电联新媒 翁爽
陈海生:如何判断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要从全局、发展和长远角度来理性看待。
首先,从全局看,中国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变。2019年上半年中国储能装机的规模仍稳步增长,根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库的统计数据,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达到31.4吉瓦,同比增长8.3%;即使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也达到了1189.6兆瓦,同比增长9.8%。只是,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同比2018年下降了4.2%。大家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2018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的装机实现了一个陡增,新增装机年增长率为464.4%,是一个很罕见的增长数据。另一方面,虽然2019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的装机比2018年下降4.2%,但和2017年以前相比仍然是比较高的数据。
同时,从发展的角度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没有变。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源革命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对储能的巨大需求没有变;二是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前期积累已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和快速发展的基础,这一点也没有变;三是国家电力体制和电力市场改革方向没有变,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在持续增加,电力市场改革和可再生能源政策也都将储能纳入支持范围。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当前储能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仍占主导地位。
第三,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理性判断储能行业的发展过程,做出正确判断。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经历若干次起伏,这很正常,更何况只是储能行业中的电化学部分新增装机有些波动。从某种意义上,某个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要调整,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有时候,把脚步适当放慢一点,是为了让步伐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当前,储能行业面临发展的重要机遇,储能技术与产业经过前期积累,其成本不断下降,已经接近行业自我良性的临界点。目前,还需要国家和行业再给予一定的机制和政策支持,促进储能的应用和推广,而应用和推广也会使系统成本更符合市场和用户的要求,这将形成一个健康良性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
电联新媒:如何看待今年5月出台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中对储能成本费用不予纳入输配电成本之中的规定?
电联新媒:国外成熟电力市场中储能运行的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对我国储能商业化发展有何借鉴之处?
电联新媒:近年来,国内外储能安全事故频发,给产业发展造成重击。您认为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障储能安全?
电联新媒:用户侧是储能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领域,但目前用户侧储能收益点单一,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如何激活用户侧储能的市场活力?
电联新媒:新能源+储能理论上是“绝配”,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应用模式中面临的难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