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储能西部论坛于8月2日-4日在青海召开,各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能源集团、电网企业、储能系统供应商和电能服务商参与其中,以“推动西部储能应用,助力新能源创新发展”为主题,共商西部储能产业发展良机。8月3日下午,邀请业内近50家单位召开了“西部储能应用发展闭门研讨会”,就发电侧储能应用需求及问题,新形势下储能对电网的调节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储能应用商业化推广需要的政策支持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形成以下主要观点(具体内容仅在参会人员内部分享)。
一是电力运行格局发生变化,市场化是推动储能系统应用的关键。
二是责任承担主体单一,受益付费机制要正确传导。
三是储能应用价值未充分显现,辅助服务市场内容尚需拓展。
四是储能技术应用有待验证,电网侧储能或成主导。
五是储能安全问题颇受关注,可靠运行需要得到保障。
以上依闭门会专家观点总结。本次在西部地区召开储能发展论坛,正是以储能为基础讨论新形势下的能源发展大局。面对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包括青海在内的多个市场都在研究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开放的电力市场为各类资源和主体提供双边和多边交易平台,引导弃风、弃光、弃水电量和储能电站开展交易。由于各地区受限时段不同,基于平台的竞价交易可实现跨省跨区的消纳利用。按照西北能监局要求,青海现已于8月启动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工作,年底前将搭建辅助服务交易平台,西北地区也对“两个细则”进行了调整,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要求有所提高。
当前,纵观全球电力市场,虽然储能技术成本叠加增加了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系统的发电成本,但在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的前提下,集中式和分布式风光储配套应用已成为主流应用趋势。“闭门会”也对储能配套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优势予以了认同,虽然当前储能配套应用的商业模式仍不清晰且存在风险,但可在区域电网“两个细则”和地方辅助服务实施规则下开展验证。部分企业已开始研究多种商业模式的叠加方式,以期待利用储能系统存储“未来的弃风光电量”。虽然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不稳定性尤显,但区域内整合后的资源发电曲线相对平滑,即使如此,仍需单个市场主体按要求、按规则提升系统质量和可靠性,确保新形势下的能源安全稳定运行。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