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剑辉,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张博士具有近20年电力电子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品研发及高级技术管理经验,拥有20余项国内外技术发明专利,10余篇学术专刊论文。张博士是国家特聘专家,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张博士于2011年创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海博思创在储能系统业务领域深耕10余年,项目累计装机超过2GWh,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蔡文斌,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规划评审部部长,高级工程师,1977年11月生。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工作,致力于电力市场分析、新能源消纳、新型储能、柔性输电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电英才”电网规划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带头人,主持了多项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项目研究工作,包括《电网规划辅助决策平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仿真与规划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及智能决策系统研究》等。此外还参与了多项内蒙古自治区重大课题研究工作,包括《中长期电源结构优化研究》、《内蒙古电网储能规划研究》等。近年来,在各类核心期刊及EI会议发表电力系统专业类论文7篇。获得各类专利3项。

缪永华,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集团总裁,1982年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储能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带领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规模化储能系统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试验、运行全流程技术配套,研发成果大量供应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并成功开发了210Ah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电力储能用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技术、单舱大容量储能系列产品及新一代MUSE1.0液冷系统,负责建设了国家电网电网侧首套储能系统项目(镇江)。承担了国家级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及技术改造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江苏省战略新兴项目,发表期刊论文5篇,申请专利50项。

唐西胜,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员、博导,IEEE高级会员,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秘书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储能专委会/分布式发电与配电专委会委员,全国微电网与分布式发电标委会委员,全国电压电流与频率标委会委员。致力于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分布式电力与储能、交直流微电网等研发,主持了几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科技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专著《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获得2021年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作为召集人制定国标《中低压直流配电网电压导则》、《户用光储一体机测试规范》。

祁富俊,苏州钧灏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1969年1月生,同济学士、复旦大学硕士,熟练德英双外语。个人拥有储能和相关控制部分的十六项专利。主要从事微电网系统,场站级能源控制系统以及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领导公司承接国内外多个微电网业务并开拓了海外市场,公司在2021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盈利并稳步增长,主要业务遍布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系统集成和工程实施等。公司技术团队主持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微电网优化规划设计平台、通用化微电网中央监控系统,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远程云运维平台等。所开发的设备先后在国内外参与了包括马尔代夫海岛微电网项目、河北西柏坡10KV中压微电网、云南西双版纳中小容量弱互联微电网、雄安王家寨风光储热微电网等不同类型的数十个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已申请与项目相关的6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和13项软件著作权。

赵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级高级专业技术专家,广东特支计划人才,第十六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与试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委会委员、IEEE PES中国区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分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新能源及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直流配网及高效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3项、其他项目1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七)、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排名第一)。主编出版专著《电力需求侧节能技术》、《电动汽车充电与运营技术》,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或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