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成日,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77年生。主持青海省智能微电网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工作。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委员,拥有20余年清洁能源行业的科研及管理经验,主导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致力于储能、光伏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在智慧能源组网、储能系统关键变流设备研制、能源与交通融合、规模化储能应用、源网荷储融合应用方面具有开创性的研发理念与科技成果

金翼,江苏金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博士,教授级高工,1980年3月生。长期从事热能储存和液态空气储能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开发了高温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大容量的电热储热装置,装置被应用于青海,新疆,内蒙,河北等地,研制了用于公铁联运车辆的相变储冷材料,并在铁道系统实现了商业化运行。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发表期刊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参编中英文专著5本,国行标4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李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清洁能源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全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微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现代农业光伏产业联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行业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CSEE高级会员。长期致力于光伏发电并网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并担任“青海省光伏并网技术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微电网及储能工程技术中心”、国网“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试验与实证技术科技攻关团队”和卢强院士工作站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光伏电站并网测试和实证工作,历时 5 年累计测试 143 座光伏电站。历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6 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3项;授权发明专利74件;编制《光伏电站有功及无功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导则》等国家与行业标准 5 项;主编科技专著 8 部;获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青海省“十二五”建功立业建设功臣、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最美青电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青海省电力公司 2012 年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刘浩,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博士,教授级高工,1970年8月生。主要从事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应用、电网数字化转型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研究和管理工作。筹划和实施了国内首个电网侧大规模分布式储能系统,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等。IEEE PES会员,国网公司TC05成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会员。

刘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从事储能、氢能、新能源领域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十三五”、“十四五”储能、氢能、充电基础设施及可再生能源相关课题研究,获得国家能源局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三十余篇,Energy,Energy Policy,Applied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著有《储能技术应用潜力及经济性分析》于2016年出版。

李丽,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入选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回收与资源再生、绿色二次电池衰减机理与失效分析、新型能源材料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高技术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在Chem. Rev.、Chem. Soc. Rev.、Green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16项获授权;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多部。现任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固废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中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PES中国区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能源局储能领域技术专家、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或仲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