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及展览会(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峰会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展览面积16万平米,近800家参展商,吸引近10万名国内外专业观众莅临现场,官方线上直播观众超230万人次。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我们要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以开放姿态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跨越。面向储能产业未来发展,史玉波指出,要聚焦固态电池、长时储能、新一代电池体系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储能与数字化、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储能容量电价、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政策设计,释放多元化商业价值;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互认,推动中国储能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史玉波,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
以下为致辞摘要:
史玉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为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新型储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成为双碳战略的支柱性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要素、能源产业升级的战略性增长极。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市场机制激活发展动能,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实支撑。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超过70GW,同比增长一倍以上,锂电、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迭代加速,储能系统成本较五年前下降超60%,应用场景从发电侧、电网侧向用户侧全面延伸。与此同时,储能产业也面临挑战:高端材料器件研发能力亟待提升,安全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和成本疏导机制尚未成熟。这要求我们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以开放姿态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跨越。
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以“前沿技术”“市场机制” “国际合作”“产教融合”为活动特色,涵盖40余场专题论坛和近800家企业的创新成果展览。期待各位与会嘉宾围绕产业热点展开深度对话交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新动能。
面向储能产业未来发展,在此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聚焦固态电池、长时储能、新一代电池体系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储能与数字化、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技术—产品—标准”全链条创新生态。
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推进储能容量电价、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政策设计,探索储能参与碳交易路径,释放多元化商业价值。
三是深化开放合作。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标准互认,推动中国储能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共建全球绿色能源新生态。
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必答题”,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考卷”。让我们以本届峰会为纽带,凝聚共识、携手同行,共同书写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