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锂电池材料价格屡次刷新纪录,碳酸锂价格从去年初的5.5万元/吨,一路涨到目前的超过50万元/吨。”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提醒,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应警惕供应链风险和价格机制问题。
“原材料涨价压力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显现,电芯交付周期变长了,企业还需要预付款,价格也涨得很快。”一位储能集成商向记者坦言,2021年国内锂电储能项目中标价格普遍在1.4元/瓦时,而今年已涨至1.7元/瓦时,涨幅高达20%。
“翻看储能企业2021年年报,其平均毛利润基本都到不了20%,相当于涨价吞掉了利润。如此一来,企业很难受,要么保持市场占有率,放弃部分利润;要么维持利润,放弃一些市场份额,真是左右为难、举步维艰。”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新能源汽车行业,能源行业的价格上涨空间十分有限,一边是上游电池原材料要涨价,一边是下游新能源企业要降本,储能集成商目前正面临两头受挤压的困境。
从近日披露的多家储能上市企业2022年一季报看,“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普遍现象。“目前主要靠企业自身去消化吸收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但这轮涨价范围广、幅度大,已经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产业格局悄然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