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首页 活动交流 企业动态 文章详情
储能与电池的发展与未来|蓝驰新能源系列沙龙精华回顾
在 2022-06-16 发布
活动时间:
 1970-01-01

近期,蓝驰创投开展了新能源系列沙龙之「储能与电池」篇,邀请来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泰康投资、博萃循环、云储新能源、铱钼智能、蓝鲤能源、屹艮科技的能源行业专家、前沿创业公司与投资人,在线上讨论电池运营技术进展、应用与投资机会。


本文整理了部分分享实录。作为专注早期科技投资的基金,蓝驰创投一直关注新能源基础设施赛道,在电池、氢能、充换储电等领域持续支持创新,关注能源和算力技术设施的融合创新;也积极布局新能源在出行、工业、物流等各个行业的应用与前沿探索。


  • 储能联盟全球储能项目的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包含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熔融盐储热等,去年全球累积项目数超过200GW,中国是46.1个GW,占到全球大概20%。

  • 在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况下,对四小时以上的储能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是未来储能的一个主要的需求来源。推动长时储能技术,目前受关注最高的是四类:一类是这个新型液流电池,第二类是压缩空气,第三类是高温储热,第四类是氢能。

  • 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去年全球新增投运规模10GW,同比增长67%。全球各地储能接入的位置都不太一样,综合下来看是用户侧、电源侧、电网侧各占1/3,是一个比较均衡的发展态势。

  • 储能市场政策方面:去年国内出现了限电情况,限电压力下部分省市对新能源储能给予了补贴,去年一定程度上用户侧储能还有一些额外收益,也有一些比较符合综合收益的共享模式开始在出现。

  • 用户侧储能市场全球发展趋势:国际市场在用户侧方面已经进入到后补贴阶段,这是由两个因素驱动的,第一个因素是高电价,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包括油气资源受限制;第二是光储的成本持续走低,在双重作用下光储的平价时代目前来看有可能会提前到达。

  • 为达到204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目标,加州提出2045年之前布局储能的计划,去应对它的未来的碳中和目标;欧洲是在开放容量市场方面有一些规定,以英国为例,针对不同的长时储能,容量市场会按照不同时长对储能的容量可用性进行打折,4个小时及以上的储能容量可用性最高,时长每减少半个小时,容量可用性进行一次打折,时长越长的收益越好,时长越短的储能容量可用性越少,收益越低。我们觉得,中国应该也是在奔着这个趋势去发展,因为都是应对风光,挑战都是一样的。

  • 现货对储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趋势,如何让电力市场经济性、可靠性地运行。从国际的市场经验来看,风光比例的提升大概率会带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剧烈频繁跳动。而对储能来说,现货要关注两个点,第一个点是现货市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第二个点是结算机制。我们发现更短周期的结算窗口对电池是更好的。2021年澳大利亚的现货市场结算窗口将30分钟改成了5分钟,运行一段时间后,在调度策略不变的情况下单因结算机制的变化,同一套储能系统平均增加4万澳元收益。另外如何预测现货市场价格,对储能投资者来说也至关重要,通过提高价格预测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也是提高储能收益的一个重要方式。

  • 储能成本如何进行疏导现在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模式,国内正在依托示范项目边试验边探索,最终如何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经济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博弈,过程中去解决。

  • 目前我们判断,到2025年,储能市场规模在48-79个GW。


  • 今年镍钴锂的价格大概率是在高位震荡,整体的价格比2021年大幅度提高。原因主要是供需两旺。

  • 未来什么样的技术对金属世界影响最大?我们认为一个就是能源转型,一个就是交通电动化。能源转型比如从以前的煤炭到现在的清洁能源,交通电动化比如动力电池,镍钴锂是有一个大的周期在里面支撑。

  • 去年锂供应增加了50%,也算是不错的,但还是是供不应求。对于镍来讲,大概率下半年镍的供应能放量,价格应该是能够缓慢的回落。钴方面,我们看到今年在矿山环节也有不少增量,但是因为受疫情扰动物流紧张和今年整体欧美的消费稍微好一点点,导致现在钴的价格又涨起来了,疫情平复以后,钴的价格应该能够回落。

  • 电动汽车到底该不该涨价,我个人认为,既然你要长期的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一定要用市场化的体系来反映它的供需,不能说下游拼命给政策补贴,上游通过市场化的环保约束、能耗双控,这样仍会导致供不应求。

  • 我们国家镍钴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镍大概是80%-90%,钴是98%,锂是超过60%。我认为中国镍和钴对外投资是比较早的,这几年应该说是到开花结果的时候了,锂去年大规模投资要需要点时间,但一旦这些项目起来以后,从市场化的角度和效率优先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优先配置到中国的,因为中国这块产业链很完整。

  • 国外一些车企对镍钴锂资源这些上游资源是怎么布局的,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国外的车企更多的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做一些布局和套保。像丰田和特斯拉他们对上游资源的研究非常深入,不比我们专门做有色金属企业做的差。

  • 镍和钴的回收是一个新蓝海赛道。钴全球的产量里面15%已经来自于回收料了,到2025年会达到25%。镍以前在不锈钢里用很多,所以废不锈钢也是非常成熟的回收方式。以前锂的回收在废电池里是不计价的,这两年都记在镍和钴上了,价格系数在100%以上,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种回收很重视了。

  • 要保障动力电池原料的供应,首先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加大对国内资源的开发。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各方面呼吁,给上下游一样的政策,去鼓励他们均衡发展。另外我觉得应该鼓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括储能电池,要走多元化技术路线,分担单一技术路线对上游资源过度依赖导致的资源不安全,比如钠离子电池的研发等等。


  • 从创业的角度在双碳里有三个观察跟大家分享,第一个就是在疫情期间,经济形势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加上地缘政治这几个周期的叠加还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挑战。在外部经济压力下,双碳是我们在整个产业里相对比较看好的一个领域。即便这样,我觉得创业都是需要注重现金流,不管是我们的融资策略还是在资金使用策略,都要留下足够的空间。

  • 第二个方面,双碳业务大多数是toB的,我们在看创业的时候也要特别重视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能力,一定要跟产业链建立一个很好的合作,尽快确定一个商业化的模式而不是纯粹技术上的探讨,这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里一定要优先去考虑的。

  • 第三个就是双碳还有一个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制造业和产业的优势是可以向海外输出的,所以说大家在创业的时候第一天就应该有全球化的市场的考虑。其实我们也看到很多创业公司已经在海外的市场当中做了很多的优势布局,包括在东南亚、中东一带一路国家,甚至在欧美的布局,我觉得都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