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观点

首页 行业资讯 联盟观点 文章详情
史玉波:充分考虑储能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化技术配置并创新运营模式
在 2022-12-03 发布

文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12月1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2022第七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大规模新能源应用与储能协同发展机制研讨”为主题,围绕储能应用、关键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共同探讨了西部储能发展问题,推动储能在大规模新能源领域的健康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针对西部地区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提出应该从系统角度谋划布局清洁能源、调峰电源、储能电站项目,加快一体化能源开发建设和储能产业结构优化。史玉波指出应充分考虑各类储能技术成熟度和建设成本,优化技术配置,创新储能电站运营模式。史玉波还强调了要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充分体现储能多元化价值,建立合理的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明确成本回收途径,促进储能类电源的建设。


以下为发言全文:

史玉波: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今天采用线上方式,云端相聚在“2022中国储能西部论坛”,疫情的反复没有阻挡业界的参会热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对各位嘉宾的参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西部地区利用资源禀赋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带来新的机遇。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三侧协调”发力的关键性支撑,储能类电源以其快速灵活的调节能力,能够在调峰、调频乃至电压支撑等方面,为西部地区电网提供丰富的辅助服务,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有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0.3GW,其中新型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6.6GW,同比增长78%,从储能技术路线来看,传统锂离子电池技术继续占主导的同时,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从应用场景来看,电源侧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8GW,占比43%。因此,在风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同时,与之协同的储能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针对储能产业发展着力探索政策上的突破,从顶层规划、电价政策、管理规范、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期间30GW的基本发展目标;“新版两个细则”征求意见稿的正式发布,开启了我国辅助服务市场顶层设计的新构架;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在内的全国32个省区陆续发布了新能源配储能政策;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大规模新能源应用与储能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此,针对西部地区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做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与大家共享:


一是西部各区域应当加强统筹协调,从系统角度谋划布局清洁能源、调峰电源、储能电站项目,加快一体化能源开发建设和储能产业结构优化。


二是西部地区要借助新能源产业优势资源基础,将储能产业作为“强工业”“强科技”的重要链条,打造储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千亿级储能产业链。


三是在需要充分考虑各类储能技术成熟度和建设成本,优化技术配置,创新储能电站运营模式,积极协同西北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建设。


四是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充分体现储能多元化价值,建立合理的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明确成本回收途径,促进储能类电源的建设。


五是在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并网配置储能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安全管理等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建立,保障储能产业在西部地区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将继续秉承国家能源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充分发挥能源科技智库作用,紧密联系能源行业产学研用各界同仁,共同探讨和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希望大家借此论坛之机,集思广益,进行充分研讨和交流,积极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预祝“2022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圆满成功!


(本文由CNESA根据“2022第七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整理,转载需注明出处)

统软云 快速应用开发网